在ICU內,各種高大上的精良儀器盡收眼底,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便攜式復蘇機,這種儀器是院前急救和急診科的武器,便攜式復蘇機簡單、實用、方便、快捷、為急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可靠、有效、高質量的心臟按壓而設計。目的是盡快恢復和維持患者循環(huán)功能,為進一步救治提供搶救時機,使生命得以挽救。
1958年美國 Petef Safar 發(fā)明了口對口呼吸法,經實驗證實此法簡單易行,可產生較大的潮氣量,被確定為呼吸復蘇的首要方法。1960 年 Kouwenhoven 發(fā)表了一篇有關胸外心臟按壓的文章,被稱為心肺復蘇的里程碑。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發(fā)展,臨床上提出了很多心肺復蘇的方法,對于改良復蘇方法的評價,研究者普遍認為冠脈有效灌注壓是一個基本的血液動力學評價指標,終評價還是依靠病人生存出院率及神經系統(tǒng)恢復,因此不少復蘇方法已經被淘汰。2015年美國心臟病協(xié)會發(fā)布了心肺復蘇指南,可能會在2020年再次對心肺復蘇指南進行修改,期待有新的更加切入臨床的指南發(fā)布,2015指南胸外按壓速率更改為100~120次/分,初步數據表明,過快的按壓速率會產生不良影響,主要是按壓深度下降。2015指南成人BLS按壓深度至少5cm,如有反饋裝置,按壓深度不應超過6cm。2015指南仍然建議進行足夠深度的按壓(至少5cm),但新的證據表明按壓深度可能有一個上限(大于6cm)。這基于一項很小的研究,該研究提示按壓深度過大會導致?lián)p傷,但不會危及生命。實際上如果不借助心肺復蘇反饋裝置,可能很難準確判斷按壓深度,而大多數心肺復蘇反饋裝置的監(jiān)控表明,實際按壓往往過淺而不是過深。胸廓充分回彈是指在按壓放松時,胸骨回到其自然位或中立位。胸廓充分回彈能夠增加胸腔內負壓,促進靜脈回流,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壓和心肌血流,從而提高復蘇存活率。如果施救者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會妨礙胸廓充分回彈。盡量減少按壓中斷的次數和持續(xù)時間,目的是增加單位時間內總的按壓次數。2015指南新增加了“按壓分數(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,CCF)”以量化判斷按壓中斷。CCF是指胸外按壓在整個心肺復蘇中所占的比例,目標比例不低于百分之60。雖然指南表述的很清楚,但在便攜式復蘇機臨床上進行實際操作,必然會參差不齊,因為醫(yī)護人員的體力、性別、工作強度、身處環(huán)境、患者家屬意愿、對并發(fā)癥的恐懼等很多因素都決定這心肺復蘇的搶救質量,再此基礎上,隨著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,便攜式復蘇機科研人員利用了智能儀器可編程、可記憶、可計算、可數據處理的有點進行了便攜式復蘇機的研究。
目前國際應用較廣的便攜式復蘇機值得注意的是,鑒于便攜,所有心臟復蘇機暫時還都沒有胸肋保護裝置的專利。通過新院區(qū)的搬遷,我院為ICU配置了煙臺萬利醫(yī)療器械公司制造的便攜式智能心臟復蘇機,做到了心臟按壓部位準確,不易移位,按壓頻率均勻,節(jié)省人力,減少疲勞,增加搶救成功率,更好的廣大危重患者服務的目的。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效的發(fā)揮它的作用。